入夏以来,往返于新疆昆仑山下的绿皮火车,以逢站必停的慢行方式,串联起塔里木盆地周缘的片片绿洲,不仅便利居民出行,带动赶巴扎(巴扎,意为“集市”)的人流,还孕育出“慢火车”一路抢“鲜”的生动场景。
夏末时节,沿途胡杨林渐黄,记者登上了7557次列车。
列车缓缓驶入阿图什站。今年54岁、卖无花果的果农依马买买提·赛帕尔早已在11号车厢处等候。车门打开,他在列车员帮助下,拉着小推车,提溜打包好的鲜果,在靠近车门处落座。
离站后列车提速、行驶平稳,依马买买提起身,不无夸张地“表演”起来:拿起一个金黄色的无花果,用一片宽大的绿叶包裹好托在左手心,右手迅速拍打,随着“啪”声响起,软糯的果实绽裂开来,露出嵌有微黑籽粒的果肉。
“不甜不要钱!”在他的吆喝声中,掰块尝了的旅客立即拿起手机扫码购买。一时间,车厢内手机软件支付到账声此起彼伏。
不出三站地,依马买买提带来的鲜果就卖出一半,收入接近1200元。买到手的旅客有人立即大口吃起来,有人细心码放起来包好,准备随身带走。
塔里木盆地盛产无花果,皮薄多汁,甜软如蜜,当地居民称其为“糖包子”。不过正因此特性,无花果不耐远距离运输,很少走出盆地。绿皮火车开通前,依马买买提只能就近赶巴扎,很难卖上好价钱。
与南疆大多数果农一样,生活在阿图什市松他克镇阿孜汗村的依马买买提世代耕田种地,各色瓜果是家里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坐火车卖无花果,可以从阿图什一直卖到和田,路上可以卖掉一大半。若不坐火车,卖得慢、损耗大,挣得钱也少。”依马买买提说。
7556/7557次列车穿行于和田、喀什、阿克苏等地,是新疆一趟公益性“慢火车”,因停靠站点多,加上票价低廉,沿途居民纷纷携带瓜果上车,转运到周边县市出售。
入夏后,“慢火车”一路瓜果流香:5月底至6月,小白杏、色买提杏等“接踵而至”;6月至7月,粉红的樱桃、紫红的车厘子“争先恐后”;7月至8月,金黄的无花果、五彩缤纷的葡萄、青绿的伽师瓜、紫黑的西梅,齐刷刷“登车亮相”。
为了帮助沿线农户售卖“鲜”货,2021年,“慢火车”开办了“流动巴扎”。春日蔬菜、夏日瓜果、秋日干货、冬日花卉……“流动巴扎”上从不缺应季货品,常年上车的商户超过180户。
担任列车长7年的坡拉提汗记住了许多熟面孔,包括两年前开始登车的依马买买提。到了巴扎日,他就惦念着谁来谁没来,“听说有好的特色农产品,我们会亲自到老乡家看一看,合适的就请到‘流动巴扎’上来”。
随着新疆游持续升温,“慢火车”成为一些外地游客“快进慢游”的首选。夏季,串接沙漠绿洲的“慢火车”把游人带到南疆,也让他们第一时间尝到这里的鲜果。来自黑龙江的游客侯宗萌颇感意外地发现,原来当地的伽师瓜“一咬一嘴蜜”、无花果软到入嘴就化,“坐这趟车,不仅能慢游好风景,还吃到了这么好吃的新疆瓜果”。
“慢火车”一路抢“鲜”,为南疆瓜果销售抢得先机。依马买买提增收意愿也变得越发强烈,登车的次数逐渐增多。不过,在列车长坡拉提汗看来,最大的变化还在于上车的商户眼界开阔了。“慢火车”运行至今,南疆居民与外地旅客接触大大增多,不仅提高了用普通话交流交易能力,一些头脑灵活的商户还开始尝试直播带货。
午夜时分,列车缓缓停靠在终点站和田。夏日风暖,瓜果的香甜隐约可闻。虽然带来的鲜果没有全部卖掉,但依马买买提并不犯愁,与几个打招呼的旅客道别后,带着不多的剩余鲜果下了车,“明早还可以赶和田巴扎,卖完再坐火车回家”。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7日电 记者郝玉、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