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中国交通广播:兰新高铁十周年——当丝绸古道遇上中国速度 西部铁路迎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07-23 【字体:

  公元前138年,26岁的西汉使者张骞沿着河西走廊跃马西行,一条横亘亚欧、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横空出世,成为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
  两千多年后,共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成为了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驼铃悠悠丝路古道风帆正劲,丝路绵延路网交织铁流奔腾。
  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运营,我国规划的十大区域性铁路客运交通枢纽之一兰州西站建成通车。十年,一张现代化铁路网和高铁网从兰州西站向四面八方辐射,在西北大地快速延展。
  至今,兰新高铁迎来了开通十年的里程碑,当悠悠丝路古道遇上中国速度, 流动的中国正伴着滚滚向前的车轮,激荡更加澎湃的活力。
 
  严寒、戈壁、大风 中国智造成就高铁世纪工程
  兰新高铁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177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2008年年底,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高铁从初测、定测到全面开放设计,仅用时7个月,而从全面开工到交付运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一次性建成的高速铁路也只用了短短5年。
  但这5年时间里,建设人员要面对的是“严寒、戈壁、大风”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连续穿越大坂山、祁连山,沿线极端最低气温达到-34.5℃,铁路尤其是隧道建成后冻害的问题也会十分突出;铁路大部分穿行于干旱少雨的戈壁荒漠地区,必须要完美解决戈壁地区路基沉降控制、边坡防护、轨道结构等一系列难题。
  面对这些难题,中国的铁路建设者们没有退缩,铁一院兰新高铁隧道设计负责人田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穿衣盖被”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攻克严寒的思路。借鉴青藏铁路的成功经验,在高寒隧道建设中沿袭“保温”的设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再增加衬砌,形成双层保温衬砌结构,就像是给隧道内壁“穿上棉袄”。
  为了解决戈壁带来的干旱问题,设计者采用了“内服外敷”的方法。“内服”即预先在混凝土内部掺入塑性阶段表面保水、硬化阶段内部补水的内养护材料;“外敷”则是在混凝土收面完成后立即在道床板表面喷涂保水率不小于85%的外养护材料。通过“内外兼治”,有效防止了混凝土的水分蒸发,满足了高铁施工的严格要求。
  然而,最严峻的挑战还要属极端的大风天气,兰新高铁新疆段穿越了世界上风害最严重的几个地区——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区四大风区,总长度达462公里,风区最大风速可达每秒60米,相当于17级风,部分区段每年8级风以上的天数超过200天,可谓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兰新高铁采取了创新性防风工程技术,设置高度3.5至4米的挡风墙、设计建成长达1.2公里的防风明洞等。这些防风工程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在世界高速铁路建设中尚属首次,其成功应用标志着兰新高铁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接受采访时,兰新高铁总设计师王正邦信心满满地表示,兰新高铁的建设,不但打破了我国乃至世界高海拔地区建设高速铁路的瓶颈,更填补了高铁防强风措施的空白,大风吹翻火车的历史在兰新高铁绝对不会重演。
  十年,突破山川阻隔 铁路织密成网
  2014年12月26日,全长1786公里的兰新高铁建成通车,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共同迈入“高铁时代”。
  2015年9月30日,兰州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中川机场站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集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实现无缝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2017年7月9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至兰州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甘肃、新疆打通高铁“最后一公里”,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
  2022年12月29日,银川至兰州高铁开通运营,在拉进甘肃、宁夏两省区时空距离的同时,为带动甘肃中部地区城镇、乡村经济发展,加速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了强大动能。
  2024年6月,兰州至张掖高铁兰州至武威段开通运营,武威至张掖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作为我国第二条进疆高速铁路通道,与兰新铁路、兰新高铁共同构建“三翼齐飞”格局,在产业升级合作、加速人员往来、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等方面带来更多机遇。
  路通,则一通百通,路畅,则一畅百畅。
  十年来,西部高铁突破山海阻隔织密成网,铁路建设成果丰硕,形成了物畅其流、人享其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截至2024年6月,甘肃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860.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444.2公里,普速铁路3416.1公里,路网结构由“通道型”向“通道+局部路网型”转变。
  如今的甘肃,铁路建设的步伐仍在不断加快。
  兰州至合作铁路、天水至陇南铁路建设全面加速,兰张高铁武威至张掖段、中卫至平凉铁路扩能改造,兰新线通道、陇海线提速扩能改造进一步提升通道能力,联网、补网、强链,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正在甘肃加速构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生活图景正在走进现实。
  大道通衢展现别样“西引力”
  甘肃、青海、新疆,这其中每一个地方都让无数人魂牵梦绕,兰新高铁的开通更高效地联通了这些地区。作为通往甘肃、青海、新疆的首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开通伊始,从兰州至乌鲁木齐最快仅需11小时50分。
  2023年7月1日,兰新高铁兰州至西宁段实现时速250公里高标运营,两地最快59分钟可达。
  截至2024年5月,兰新高铁甘肃段累计发送旅客4134.5万人次;2018年8月份,旅客发送量78.4万人次,创单月旅客发送最高值。
  火车向着景区开,“旅游热”,让甘肃散发出前所未有的“西引力”,坐着高铁打卡如意甘肃成为“旅友”出行首选。2014年以来,张掖西站累计发送旅客899万余人次,其中旅游客流占比60%以上。
  “服务与飞天同美,如意与旅途相伴。”随着旅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十年来,兰州西站也与时俱进,聚力打造“飞天馨路”服务品牌,建成母爱空间、重点旅客和军人旅客候车区、商务旅客候车区、空铁岛、免费充电站五个服务专区,提供失物查找、线路规划等18余种便民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
  别样的“西引力”不仅体现在旅游热上,2014年以来,十年间兰新铁路完成货物发送16033.2万吨。充分发挥兰新路网干线通道优势,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时,兰新线柳沟、张掖等10站联网补网强链项目建成投用,加快实施兰新线嘉峪关站改造、兰州北站扩能改造等项目,将兰新线列车追踪间隔由7分钟压缩至6分钟,进一步提升运输能力。
  今年前6月,兰新线运量已达1364万吨,同比增加5.3%;兰州铁路物流中心在兰新线新签订“公转铁”项目7个,发送量达20.14吨。从出行到运输,滚滚向前的车轮,造就了一片热火朝天的美丽图景,激荡着流动中国的澎湃活力。
  长路放歌 铁路“硬联通”带来致富“心联通”
  兰新高铁的出现,不仅拉近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承担着促进西部大开发、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历史使命。
  十年间,甘肃省依托兰新高铁和兰新铁路建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了多式联运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中川北站多式联运设施工程等物流基础设施。2023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2.21亿元,同比增长20%。“十四五”以来,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7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知名品牌71家,完成海外投资额4927.17万美元。
  2020年1月,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帮扶的53家农村企业生产的170余种农产品摆上了车站自选超市“帮扶产品专柜”,扶贫农产品端上铁路职工“幸福餐桌”,在候车大厅内举办的扶贫产品“展销会”,借助流动的列车,打通了甘肃特色农产品快速销售通道“最后一公里”,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
  2022年12月,兰州新区建成第三座现代化高铁车站,高铁沿线政府加速生产中心、技术中心投产,航空物流、保税物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形成以现代服务业、科创、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在高铁沿线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枸杞、樱桃、马铃薯等“地道甘味”坐高铁走进千家万户。
  2023年9月19日,甘肃省首家中欧班列进口商品(保税)店在兰州西站安家落户,来自俄罗斯、比利时、法国、德国等中欧班列所经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种食品和生活用品,通过“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进入寻常百姓家,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买遍全球,切实享受火车拉来的红利与实惠。
  车轮滚滚向前,高铁快速发展。如今,全域安全、全域美丽、全域富裕的西部高铁路网,持续深化共建基础设施“硬联通”,推进共商规则标准“软联通”,共享发展成果“心联通”,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为西部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记者:孙永志
 
附件:
回到顶部
XML 地图